揚州民歌《拔根蘆柴花》有望成為又一首揚州市歌
發(fā)布時間:2012-5-23 6:21:13 作者:yztpdq 來源:本站 瀏覽量:6951 【字體:
大 中 小】
連日來,央視《我們的節(jié)日·端午——中華長歌行》攝制組連續(xù)在揚州拍攝的消息引起市民的廣泛關注。5月21日,熱心讀者、揚州市政協(xié)委員史明致電本報提出個人設想:這部將面向海內(nèi)外觀眾播出的“端午專題片”中,能出現(xiàn)揚州民歌《拔根蘆柴花》的背景音樂。
今年揚州市“兩會”期間,史明曾向大會提交“關于增補民歌《拔根蘆柴花》為揚州市歌的建議”。他認為,目前,揚州市花、市樹都是“雙生”(市花為瓊花、芍藥,市樹為銀杏、楊柳),而市歌為《茉莉花》一首,考慮到揚州歷史悠久、文化多元,作為完全在本土文化滋養(yǎng)下誕生的民歌《拔根蘆柴花》,不妨也像市花、市樹一樣成為市歌的又一選項。
“這次央視來揚拍攝端午專題片,希望他們能把《拔根蘆柴花》作為揚州的端午元素之一進行介紹,因為蘆柴和端午也有關系。”史明說,中國有端午節(jié)包粽子的習俗,而粽葉也稱粽箬,是一種蘆柴的葉子。
史明說,《拔根蘆柴花》是揚州土生土長,最有份量、最具代表性也是最沒有爭議、膾炙人口的民歌之一,是揚州一張重要的文化名片與城市名片。
“如果央視編導決定使用這首曲目,不僅可以使節(jié)目更加具有水鄉(xiāng)風情,也能增加節(jié)目的端午特色,使揚州文化在更廣泛的地域得到宣揚。”史明說。
《拔根蘆柴花》原是揚州當?shù)卦谒飫趧又谐母?,?ldquo;秧田歌”;稻農(nóng)為了解除疲勞、自我調(diào)節(jié),便以歌寄興,他們所唱的內(nèi)容有很大的即興性,而曲調(diào)和襯詞襯腔則是相對穩(wěn)定的。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詞分為三段,實際上每段只有第一句是“實詞”,其后便是固定襯詞“拔根蘆柴花”和以虛代實的“清香玫瑰玉蘭花兒開”。這樣的唱詞結(jié)構(gòu),說明此歌是借“花”寄興,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,這也是一般勞動歌曲的特征之一。
《拔根蘆柴花》歌詞
叫啊我這么里來,我啊就來了,拔根的蘆柴花花,清香那個玫瑰玉蘭花兒開。
蝴蝶那個戀花啊牽姐那個看呀,鴛鴦那個戲水要郎猜。
小小的郎兒吶,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了。
金黃麥那個割下,秧啊來栽了,拔根的蘆柴花花,洗好那個衣服桑來采。
洗衣那個哪怕啊黃昏那個后呀,采桑那個哪怕露水濕青苔。
小小的郎兒吶,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了。
潑辣魚那個飛又跳,網(wǎng)啊來抬了,拔根的蘆柴花花,情郎那個勞動來呀比賽。
姐郎那個勤勞啊山歌那個唱呀,情郎那個勝姐親桃腮。
小小的郎兒吶,月下芙蓉牡丹花兒開了。
此歌50年代初由音樂家費克記錄下來,它有兩種樂譜,一種是本書所收的這一種;另一種是舞臺用譜,為了加強抒情性,記錄者在倒數(shù)第6小節(jié)處增加了兩小節(jié)的短句,并再反復一次,使音樂產(chǎn)生了復沓纏綿的新意,而且還使曲體因擴充而取得平衡,使原來不規(guī)則的三句變?yōu)樗木洌瑪U充句起到了“轉(zhuǎn)”句的作用。全曲音調(diào)在明快、奔放、昂揚的基調(diào)中糅合了一點委婉的因素,剛?cè)嵯酀?,兼融江南與江北和勞動歌曲與抒情山歌的特色,這也是它廣為流傳的原因之一。
信息整理:揚州拓普電氣科技有限公司 信息來源:揚州日報